学生们普遍对就业指导服务的质感满意度较差,可见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差。学生获得求职技巧的主渠道是就业指导课程,而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就业指导课被边缘化,学生不重视,教师对学生课程掌握的要求也较低。
高校就业指导职业化程度较低,从事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大多数为专职辅导员、管理部门行政人员、二级学院副书记等。这类人员日常事务繁杂,难以保证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
就业指导与服务要注重过程性和全程性,单纯依靠毕业阶段给予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讲到:在做出职业选择之前,先要完成自我评估,看看个人的能力、兴趣、价值观与哪些职业或是岗位需求相匹配。其次要进行职业环境调查,对工作的环境、文化、政策等做详细的了解。最后进行人职匹配,这样人才能适应工作,才能使个人和工作同时得到提升。因此学生的自我认知不是在毕业这一阶段才要开始的,而是需要在学生初入大学校门,就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很多学生不清楚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适合什么工作,不清楚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取向,导致自我职业期望过高,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因此就业指导与服务要注重全程性,大一阶段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自我探索,通过个人分析、职业测评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性格特点、兴趣类型、能力倾向、价值观取向等,制订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大二阶段根据自身职业能力的不足,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大三阶段继续查缺补漏,进行学业水平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四阶段进入求职期,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求职技巧的培训,通过多渠道、多元化形式给学生就业服务。
首先要保障经费,学校要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就业指导工作室的建立和运行以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培训。成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队,成员可以遴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管理人员、不同专业教师。规范就业指导人员能力标准,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建设不拘泥于校内人员,可以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就业指导队伍,邀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专业的人力资源师作为兼职就业指导教师。保质保量完成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