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新闻详情
News Details
返回上一级
高校就业课程建设痛点及解决方案
2022-09-10
      长期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广泛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当前,基于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逐步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形势,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压力逐年加大。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近年来为提高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而开设的一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然而,许多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我国自1999年开始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呈上升趋势,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21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909万人。虽然有一系列措施进行调整,但就业创业形势日益复杂,加之毕业生自身难以与社会接触,就业观念不完善,使得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对此,国家指导高校开展与就业发展有关的活动。从2008年起,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被纳入高校公共课教学计划。此后,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高校逐步推广,并不断丰富内容,拓展形式。但在当前看来,就业问题依然严重,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混乱,说明就业指导课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

      从课程设置上,以讲座和网络课程为主要形式。从调查统计结果看,82% 左右的同学都听说过就业指导课程并且在学校中接受过各种 类型的就业指导。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效果,大多数同学认为有一定的作用,可以满足基本的需求,但超过80% 的同学对课程内容并不清晰,甚至没有印象。专业的就业咨询室和线上线下丰富的就业指导活动也成为了同学们期望的就业指导形式。
授课方式单一,指导体系欠缺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是依托课堂教学来完成的,课程考评与成绩挂钩,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进行讲授,且授课教师大多是辅导员或行政岗教师兼任,绝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体系队伍有待完善。

覆盖面积狭窄,指导课程间断
      覆盖面积狭窄,指导课程间断。高校的就业指导大多会集中在大三或大四即将毕业的时间,覆盖面积也大多仅局限在毕业生的群体中,对于低年级的同学则很少涉及。这种做法忽视了大学前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观的引导,就业指导课程的覆盖行程短,覆盖面窄,在课程设置上课时分散、教学内容间断、缺乏连续性。
课程内容局限,指导方式滞后
      虽然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其就业指导工作往往只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就业技巧的传授和就业政策、信息的发布,对于实质性的职业发展规划、就业前景分析、就业市场研究等工作却很少涉及。
二、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应对之策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长期以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高校作为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关键一环,高校中开展的就业指导至关重要。就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能力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以就业课程为基础,辅以必要的职业规划、市场分析、就业实践等内容,打造多样化的就业指导模式,才能使得就业指导课程适应大学生在新形势下的就业需求,给予大学生最恰当的指导,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完善课程体系,扩大覆盖人群
      高校就业课程需要建立完善的指导体系,指导人群要覆盖从大一新生至大四毕业生的全体学生,指导内容应包括且不局限于职业发展规划、就业市场分析、就业心理辅导、就业观塑造等,对处于不同时期的同学给予对应的就业指导。
针对学生需求,注重个性教育
      就业指导的内容除了就业信息、就业技能等所有人均适用的理论知识之外,还有许多针对性强的指导内容。
丰富指导模式,拓宽信息渠道
      在就业指导策略和就业指导形式等方面,高校应建立多样化的就业指导模式。在就业指导策略上,除传统的课堂理论指导模式之外,还应注重就业咨询模式、就业实践模式等,通过多样化的指导策略帮助毕业生顺利地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


Document